服务热线:0531-82950255

散文界/征文

阔别半世纪再见老恩师(散文)

作者:乡隐居士 日期:2022年06月25日 浏览:777 原创

阔别半世纪  再见老恩师(散文)

——探访启蒙恩师随笔

文/刘培华

刘培华与孙成赞恩师合影.jpg

 

借用友人诗句“启蒙髫龀知偎笔,耄耋慈祥会叟翁。秋菊依然馐嫩杏,霜眉桃李叙庠中”开篇。

探望拜访启蒙老师孙成赞是我多年夙愿,年龄越大,此念越强。岁逢庚子暮冬,出差济南顺路淄博,成行,甚喜!

人生成败就,百业兴衰盛,启蒙功不可没。启蒙老师是所有老师(从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到大学)中最重要的老师。一个人从懵懂无知,到渐渐懂事,学会起码的人生道理,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,以及打牢一辈子学习生活的基础,启蒙老师可谓功德无量。他(她)教给你知识和人生道理,在你的人生路上,使用频率最高,作用最大,印象最深。毋庸置疑,小学老师更值得人们怀念,更易引发人们的回忆和无以言诉的感激。在儿童时代有幸得到一位优秀老师的教诲是缘分也是荣幸,那些关爱可能在日后得以放大,也是你起航时可以决定你人生航向的因素。启蒙良师,成就一半。纵观人生成功成就无不与启蒙相关,启蒙之功,无一能比。如今的学生家长为孩子择校不遗余力。窃以为,其实老师比学校更重要,再好的学校也有差老师,再差的学校也有好老师。我今生就遇到了一位优秀的启蒙老师。

我的启蒙老师孙成赞,老家是淄博市桓台县(原属惠民地区)。上世纪60年代师范毕业下放到农村任教,1966年到我村。孙老师是那时我村孟庄小学吃“国家粮”的公办老师,他教我小学二至五年级。孙老师是桃李满园、德高望重的教育工作者、艺术家。其严谨治学的精神,豪爽正直、谦逊厚重的人格,令大家印象深刻、敬佩不已。

我的启蒙教育阶段,孙老师对我喜爱有加。是他教会我识字,写字、造句、作文;是他教会我知识、做人……我学习勤奋,深得老师喜爱,学习中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,多次作文被老师当做范文全班来读,一些鼓励的情节都记忆犹新。如此才给了我喜欢文字写作的力量和自信,甚至决定着未来的成长。我现在的文化和文字知识功底得益于受老师影响,我崇尚文人,喜欢收藏字画,爱好码字写作。大家能识得这篇文字,部分功劳也可归于恩师。若没有老师当年的严慈训导、苦口婆心、谆谆教诲,就没有今天我的“嘚瑟”。

孙老师1969年落实政策调回原籍任教,彼此已别50余载未谋面。虽然自己自感平庸,碌碌无为,好似无颜面对恩师,但对启蒙老师的感恩之心是永存的。长大成人之后,即有拜访之念,抑或因为工作、生活、条件、机会等种种原因无法兑现,时有回忆那段懵懂启蒙的岁月。

此次探访,虽非专程,但属专心,早有“预谋”。我提前打听其住址、身体、近况等,计划行程(毕竟公差顺路,有借公济私之嫌),并托挚友树才兄提前预约。

济南事妥,驱车回返,按导航到达淄博高新区时已过午1点,恐影响老师午休,未敢贸然登门,车停小区门口,车内等待至未时才叩门相见,(按约定的时间到达孙老师家门口),看他已在门外迎候。从寒冷的室外进入老师温暖的家,一种莫名的激动从心底油然而生。老师早就沏好茶等候着。看到精神矍铄的老师,心情异常激动。他用温暖的双手久久地握住我冰冷的手,问寒问暖。初见老师,与想象无多大反差,只是体态略有发福,年过8旬,风采依然。久别重逢,心情愉悦,一起追忆那段青葱难忘的岁月,怀旧思绪汹涌而至,是多么地温馨。交流、回忆着……坐在客厅,品赏着老师准备的香茶和水果,欣赏着老师的系列书籍、字画;读佳作,赏墨韵,品茗茶,可谓今生幸事。老师性格直爽,健谈,依然如初。说到往事,老师不时拍着双手,高兴之情,溢于言表。谈及他教过的学生,就像是课前点名。有几位小学同学和他/她的父母姓名及兄弟姐妹等家庭状况,老师还记忆犹新。弹指一挥间,半个世纪多已过去,有种恍若隔世之感。杖朝老人竟然记忆超群,没有忘记当年的顽童、曾经的小孩亦已是白发满鬓花甲奔古稀……与原来教书授课相比,老师多了些许随和、谦逊,少了几分严肃、谨慎,显得更加平易、热情、和蔼。

我拜访启蒙老师,除对老师的敬佩和尊重之外,还有一个特殊之意。老师琴棋书画,吹拉弹唱,多才多艺,博学多识,是我崇拜的偶像。老师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潜心研习笔墨艺术、书画创作研究,早已功成名就。从教40年,期间笔耕不辍,特别是退休后的20多年,更是穷追不舍,习字成晚年的精神支柱。老师是书法名家,其书法涉猎广泛,书法艺术造诣精深,自成一体。现为中书院、中书委、中老书研、山东省书协会员,在中国书法界成就斐然,享有盛誉,已蜚声国内外。对于我的造访,老师发自内心地高兴,不知不觉竟聊了两三个小时。

别前,老师带我到社区老年公寓为其提供的“得逸轩”工作室。老师身体硬朗,上下三楼,步履稳健,不服气与其相差十几岁的我,我些许自叹不如。此斗室为先生挥毫泼墨、以笔会友、传授技艺的雅舍。步入其间,墨香扑鼻而来。先生手书的“厚德载物”、“上善若水”以先声夺人之势映入眼帘。老师爱好广泛,工作室内奇石根雕,满墙书画,引人入胜。老师欣然沐手伏案,挥毫泼墨,为我书写墨宝数幅。空闲之余,我专门向老师汇报别离后自己的求学工作成长发展艰辛历程,唯一引以为傲、自豪和令人称道的别于同代人独生子女而我儿女双全,儿女们的学业事业有成等家庭状况。老师闻详,过喜。最后,专门特书“朝培夕概,春华秋实”字画馈赠,给予总结肯定褒奖勉励,着实让人感动,我也甚感欣慰欣然领受!

此次拜访恩师,抚慰了我多年一直心存的探访拜谢之情。

感恩启蒙,师恩难忘……

成之

辛丑仲春写于黄河入海口鸣丁书屋

 

作者简介:刘培华,笔名:乡隐居士,57年生,利津人;中国散文学会、中国煤矿作协、山东省散文学会、东营市作协会员,《东营日报》特约记者,《利津商业史话》编委,《中国乡村》杂志编辑。作品发表于各大报刊和网络平台。

微信图片_20220512073242.jpg

0
0
0

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   去登录

网友评论:

乡隐居士

作者简介:刘培华,笔名:乡隐居士,57年生,利津人;中国散文学会、中国煤矿作协、山东省散文学会、东营市作协会员,《东营日报》特约记者,《利津商业史话》编委,《中国乡村》杂志编辑。作品发表于各大报刊和网络平台。